“孩子看不清黑板,才需要配眼镜。”

“戴眼镜,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

“近视只是小事,长大后做手术就行。”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类似的观点。随着电子屏幕占据青少年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近视率不断攀升,家长对视力健康认知存在误区。

“90%以上的家长不了解视力保护的基本知识。”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发起人Mar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远视储备,不了解孩子的眼轴会随着成长而变化,分不清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对视力知识的缺乏,会导致许多孩子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如何科学保护孩子的视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托来明集团56年光学制造和视光经验,引进观光工厂的“重文化”“重服务”运营理念,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正通过“文化+科技+教育”的模式,为青少年视力健康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家族企业沉淀 启发创办初心

作为一家专业经营视光学产品的老牌台企,来明集团拥有雄厚的自主研发创新及生产实力,至今生产的各类眼镜已超2亿副,所获荣誉和专利近900项。1989年,来明集团投资300万美元在厦门的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来明工业(厦门)有限公司,Mary的先生,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另一位创始人,吴进忠任董事长。

因为家族企业来明集团的关系,Mary开始对视光领域投注更多关注。2014年6月,在协助来明集团研发一款“防蓝光膜”的过程中,她就注意到未来眼健康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时,来明集团负责筹建视力保护综合解决方案的部门就开始筹备视力防控的相关事宜,到多地学习,联系多家医院,拜访眼科、光学的多位专家、学者。

在位于中国台湾的来明集团观光工厂里,她发现参观者不仅能了解到眼镜生产全过程,还能学习到一系列关于眼睛、视力、光学的知识。当时,她就在想,如果能够将观光工厂整套体系引入到厦门,就能够帮助到更多孩子了。

青少年视力挑战 数据背后现隐忧

她把自己的想法与吴进忠沟通后,得到了很大的认可。2019年,Mary的孩子要进入小学阶段。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一个个“小眼镜”在校门口穿梭,给她带来了直观冲击。

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14.3%,小学生近视率35.6%,初中生近视率71.7%,高中生近视率80.5%,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

“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防’与‘控’结合,需要从建立科学认知开始。”从校园里走出的一个个“小眼镜”及每年更新的一组组数据背后折射的青少年视力隐忧,都在向Mary诉说着建设视力保护研学基地、普及护眼知识的紧迫性。

研学基地应运而生 做捡海星的男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应运而生。

该基地精心设计以“眼睛&视力保护”和“眼镜&职业体验”为主轴,通过“光学、美学、医学、人体工学、生命学”多维度扩展的系列研学互动课程,用实物沉浸式教学环境,带领孩子们在探索眼睛和眼镜工业的奥秘,同时,学习保护视力的科普课程知识和实践。

从2020年项目启动,2023年正式营业,到目前搭建成“一个基地(研学基地)+三个中心(视光配镜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视力改善训练中心)”的架构,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走得并不顺利。但在与他人的对话中,Mary却很少主动提及。

“我们经常说要做捡海星的男孩,能帮助一个是一个。”遇到问题时,Mary总拿这句话鼓励自己和团队。“基地搭建的初心和立足点是做公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如何科学护眼。”她相信,只要坚持公益的初心,基地一定会很好地走下去。

志同道合者凝聚 专业指导普及科学护眼知识

捡海星的男孩,帮助改变了海星在沙滩被暴晒甚至死亡的命运,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捡海星的团队。Mary和她的同事们,则通过输出眼睛知识、矫正用眼习惯,维护孩子的视力健康。在了解他们做的事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成为他们的“后援团”。毕燕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眼科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燕龙需要在强光之下为病人做手术,因此对眼镜的质量要求很高。

使用了来明集团专利防蓝光眼镜后,他发现效果不错,一定程度能够缓解眼睛疲劳,于是在来明集团的客服平台留言。一来二去,Mary与毕教授建立了联系。他们会一起研究护眼相关课题。在为孩子检查的过程中,有家长咨询眼疾手术相关问题,Mary解答不了的,也会找到毕教授进行咨询。

“我们专家库里每个人的专长不同,遇到不同的问题,会找相应的专家进行解答。”目前,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除了12名全职人员,已经获得了9位来自全国多家医院、机构的医生、专家、教授、学者的支持。他们之中,有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专家,有的是现代主流医学结合传统医学治疗眼底病方面的国内医学泰斗级人物,有的是光学概念新应用、光学信息处理和眼视光研究的资深研究者。

专家库则是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外挂”一样的存在。无论是与孩子制定研学互动课程,还是开展公益科普课堂,做视力筛查义诊、公益亲子研学、校企合作共建、护眼读书会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找他们群策群力,以科学、生动的方式,传递护眼知识。

科普教育新范式:把护眼课堂变成“游乐场”

在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不仅能够看到现代感、科技感强的各类眼睛、视力测试、筛查仪器,还会有古董眼镜店、星空墙体体验区、大教室、互动区、游戏区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需求不同、对知识的接受方式不同,基地设计了5种不同的课程,像幼儿阶段就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就多组织活动等。“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和学中玩,完全跳脱课堂式教育,采用情境式教育,让孩子记忆更深刻。”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化身验光师、眼镜制造者,体验他们工作的状态;可以知道眼镜的由来,通过古董眼镜店直观了解古今中外不同朝代眼镜的发展史以及形状、材质、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可以了解《千里江山图》透出的视觉信息,领略中华文化中关于视力的诗词歌赋,学习中医的护眼方式,知晓十二时辰与眼睛的关系……

Mary介绍说,2025年基地还会增加“海底视力最棒的生物”“百年王船的眼睛”“四库全书古籍里的护眼秘方”等系列课程,将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创新的展现方式传递出去。

传递护眼知识之外,基地还建立了视力管理档案。无论是家长、孩子到基地参观、学习,还是基地工作人员前往学校进行公益视力筛查、科普,都会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孩子的视力、视觉、视功能等相关数据、日常用眼习惯和用眼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会和家长保持沟通,对数据进行定时更新。通过视力建档、定期复查、定期训练等,为孩子提供定制化的视力健康保护方案。成立2年多来,通过进校公益和在基地举办研学,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总共服务了约16万人。

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力健康教育与体验平台,也为视力保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文化赋能、专业指导和研学结合,基地正在引领一场视力健康的新潮流。“医生的责任是治疗眼疾,眼镜店的任务是帮你配镜,他们不会投资很多设备、精力,去帮孩子筛查视力、预防眼疾、进行眼科知识普及,我们做的就是填补这个空白点。”来明视管家视力保护研学基地的向上发展,给Mary带来了足够的发展信心。她表示,2025年基地将持续精耕厦门,走出集美区建设线下分店,并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向福建省其他城市拓展,争取到年底累计服务超过20万人。

记者:徐芳

编辑:冯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