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绿意盎然,看繁茂古槐;秋季层林尽染, 抚“岔道秋风”;冬季白雪皑皑,赏“桃山雪霁”。在八达岭镇岔道村,曾经的长城前哨古堡、八达岭藩篱,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风光旖旎之地。
窥一斑可知全豹。岔道之变也是近年来延庆“绿变”的一个缩影。从风沙滚石之地,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实践者和排头兵,延庆向生态要“红利”,在绿色中谋求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结合的新路。
延庆区岔道村地区(央广网记者 王琪 摄)
回村
“过去,我都不敢让外地同学来家里玩,现在可不同了,一到假期,就想邀请他们来逛逛,也算我的一点小虚荣心。”从小在岔道村长大的胡俊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到,“村子的变化可太大了。”
胡俊前几年在村子里装修了两个院落,开办了民宿。“一个400多平方米,有7间房,一个三百多米,有5间房。”作为90后的胡俊,早年间在北京城区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市里工作。
“毕业就在市里航天城那边就业,在一家航天火箭类的公司做技术员。”理工科出身的他本以为找到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却没料到兜兜转转,自己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
2018年前后,岔道村整合村内资源,确定了要走高端民宿的发展路径,号召村民改造房屋并根据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补贴,一时间,很多村民响应。
“当时也听到家里人说了这些事,心动过,但还是有些犹豫。”胡俊说,因为靠近八达岭长城,之前村里也有不少人做了农家乐,但由于比较分散,体量小,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多数农家乐经营得不温不火。
而随着延庆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原本的“农家乐”也逐渐转变为更加高端休闲的“精品民宿”。随着世园会、冬奥会的举办,延庆城市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精品民宿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一到周末,延庆的精品民宿可谓“一房难求”。八达岭长城作为北京市标志性景点之一,更是游客量暴涨,这也给岔道村发展高端民宿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我也就是这时候真正觉得有搞头,咬咬牙舍弃了别人看似‘风光’的工作,全身心加入进来。”在和家里人商量后,胡俊回到岔道村,改建了家中的两个院落,一个院落全仿古式建筑,古香古色,给人沉浸在历史之感;一个现代网红式玻璃幕房装修,更具年轻活力。
“我也正式从一个标准‘理工男’变回了八达岭‘土著村民’。”胡俊开玩笑地说。他给两家民宿起名为“俊格”和“天源”,这两个民宿小院兼具住宿和餐饮功能,来这的游客多数是去八达岭长城游玩的,也有小部分是专程在郊区租个小院团建、休闲。
记者在一些民宿订购平台上看到,这两个民宿小院不乏一些好评。有游客评价小院住宿环境安静,夜里能看八达岭的星空,而且交通相对便利,比较适合休闲放松游玩。
当地特色民宿(央广网记者 王琪 摄)
“看来当初没有回来错。”胡俊感慨的说,现在,村里很多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也回来干上民宿、餐饮等相关行当。他告诉记者,他的几个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基本上都回来了,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前大家只要考出大山了,少有愿意回来定居的。
“日子过好了,谁不想回来呢?”胡俊笑着说。
“绿变”
胡俊口中的“好日子”正是源自于岔道村对于岔道古城的不断整修、开发。
据介绍,从昌平的南口到延庆的岔道城有一条四十里长的狭窄沟谷,名“关沟”。 关沟中有六座关和城:南口城、居庸关城、上关城、水关、八达岭关城、岔道城。岔道古城名列其中,岔道城 是出关沟北口八达岭长城之外的一座古城堡。岔道城原为一座土石结构的堡城。至今仍保存着部分完整的古城墙,包括夯土部分,块石包砌部分,在此基础上,岔道村修建了岔道古城。
“岔道古城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还是不少的。”但胡俊也坦言,当前来的大部分游客还是冲着八达岭长城来的,岔道古城只是作为落脚住宿地或者顺道观光的地方,专程来的并不多。
“我们是沾了长城的光,但是我们也知道不能只靠沾光,要发展自己的品牌。”岔道村第一书记张宝龙从2018年来到岔道村后,就开始思考岔道村的长久发展之路。
“区里制定了‘一村一策’发展产业项目的方向,我们肯定还是要靠旅游的。”张宝龙历数着村里优势和劣势,确定了岔道村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发展方向。“要搞好旅游服务首先要做好配套,绿化、基础设施、人员培训都要跟得上。”张宝龙强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拿得出手的品牌。”
发展要借势更要“造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岔道古城”这一品牌应运而生,依托古城形成了岔道古城民俗旅游度假区,逐步形成一个吃住玩一体的综合旅游体。
岔道村古城墙(央广网记者 王琪 摄)
胡俊很认同现在的整体发展,在他看来,大家都有钱赚了,才会越来越好。“你看现在的古城里,不仅有网红民宿,还有网红咖啡馆,网红小酒馆,认可的人越来越多,来住店的人也就越多,同样的,住宿的人也会给这些小店带来客源,都是相互的。”胡俊觉得,以后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专程冲着“岔道古城”这个品牌过来。
“把这个牌子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会喜欢上的。”
现在胡俊的两间民宿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差不多一年下来能有45万左右的收入吧。”胡俊算到,这已经超出了他当时的想象,现在他已经全身心的扑在了这个事业上面,另外还在城内开了几家餐厅和商店,当问及是否有进一步拓展的想法,胡俊半玩笑半认真的说:“怎么没有,当然是挣得越多越好。”
“反哺”
岔道村的变化正是延庆近年来“绿变”的一个缩影: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近150万亩、沙尘天气从年均13次以上减少到年均2到3次、森林覆盖率达到61.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5.53平方米……20多年来,从一片风沙肆虐、沙石肆虐的山区,到北京的西北生态屏障,延庆区通过保水治水夯基提质、逐步改善土壤土质的方式,因地制宜,大规模推进“应绿尽绿”,并在“生态美”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等,以绿色反哺产业,实现山区增绿、乡村增产、农民增收。
岔道村(央广网记者 王琪 摄)
“我们有效阻塞了风沙进京通道,沙尘天气从年均13次以上,减少到年均2到3次。如今的延庆,天蓝气清、水绿山青,森林覆盖率达到61.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5.53平方米,在全市率先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后花园’和‘天然氧吧’。”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叶大华表示,延庆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充分结合延庆农村生态、人文、地理、产业等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探索绿色发展和文旅体商农林融合之路。
在此背景下,延庆区不少地方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在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胡俊的民宿品牌正是在此期间逐步发展起来。“石光长城”“里炮美丽小镇”等一大批集民宿饮食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也“应运而生”。它们有的是外来投资,有的是村集体运作,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生态增绿、产业增“质”。
“过去在家里种果树,忙活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千块,现在在合作社的企业里打理园艺树种,再加上自己种点,一年能有10多万收入,一家人很够了。”八达岭镇里炮村村民张红利笑着说。
“我们还策划推出了‘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网红路边网红村’两个乡村振兴特色品牌,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储备库,力争通过逐年的扎实努力实现‘一沟一景’‘一湾一艺’‘一路一景’‘一路一主题’‘一村一故事’,致力形成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阵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叶大华展望道。(记者 冯仪 王琪)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