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有一片特别的森林,就像忠诚可敬的海洋卫士,叶拥抱着风,根依偎着浪。默默守护海岸线,抵抗狂风和巨浪……” 这是海南志愿者创作的歌曲《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的常绿灌木、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根系非常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是红树林的特点。靠发达的根系和抗盐性,红树林深深地扎根在沿海湿地中,虽经受海潮浸淹依然郁郁葱葱。资料显示,凡是海岸线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每遇到台风、海啸来袭,沿海的海堤就不易冲垮,人们因此感慨:红树林是海岸的保护神!红树林还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林中栖息着大量鸟类、鱼、虾、蟹和数不清的各类生物。
  针对红树林被损毁现象,在海南,一群志愿者成立了红树林巡护志愿者团队,开展红树林物种调查和巡护,给相关政府部门上书反映红树林被损毁的现状,向沿海渔民宣讲红树林保护的意义和价值,组织起来去湿地种植红树林……
  结缘红树林
  今年25岁的周吉祥,18岁刚上大一时就成为一名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红树林巡护的志愿者。如今,这位鼻梁上架着眼镜,说话有些腼腆的帅哥,已是蓝丝带的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说:“红树林考察巡护是我经历过印象最难忘的事情。”
  志愿者们在蓝丝带协会首次组织的环海南岛海岸线徒步考察中,就结识了这种长在海边的特殊植物。他们经过查资料认识了红树林,其中很多志愿者逐渐成了红树林动植物种群的鉴定专家。
  “项目正式开始是2014年上半年,潘宇学长上大二,是我们红树林项目负责人。每到周末或假期,学校蓝丝带志愿者社团就组织我们考察巡护普查红树林。早上7点钟,我们备好干粮和水,乘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到海棠湾,徒步走几公里,再乘船才能到达红树林巡护考察的地方。”一说起红树林,周吉祥就似换了个人,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红树林大多是在海边滩涂,沼泽淤泥很深。我们很多同学一脚踩下去,鞋就不见了。滩涂有很多碎的蚌壳、贝壳,红树林根部硬且滑,海中尖锐的岩石常常把同学们的手脚腿划伤,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考察时间久了,我们都变成了三亚潮汐专家和红树林物种鉴别专家了。”说起当年的故事,周吉祥一脸豪迈。
  当年三亚学院蓝丝带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者张菁华介绍说:“实地考察巡护必须在海水落潮时进入红树林中,涨潮时撤出红树林。经常是进去时海水在脚下,出来时,涨潮的海水已漫过腰。在红树林中迷路更是常有的事。”
  志愿者们经过持续一年的实地考察,找到了全国仅海南还存活的、被誉为红树林中的“大熊猫”——红榄李。经考察,红榄李在我国目前仅存14棵,已列入中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 (VU)保护名录。
  志愿者们做的《三亚市红树林类群普查及红树林科普》报告,在2014年团中央、民政部、志愿者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从全国1500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
  种植红树林
  随着海洋保护事业逐渐做大,“蓝丝带”的做法也引起了国家海洋局的关注。2010年世界海洋日,在国家海洋局指导下,协会发起“2010长江校友蓝丝带海洋环保中国行”活动。6月8日从三亚出发,历时1个多月,沿着中国海岸线北上,途经14个沿海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们都会做海水取样、海岸线垃圾采集、发放环保知识资料以及开展适合当地的其他海洋环保活动。”蓝丝带创始人孙冬对笔者说。
  志愿者们还发起种植红树林活动,首次行动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和东兴市中越边境交界处的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的。从此,红树林巡护与种植并重成为蓝丝带志愿者十几年来不变的原则。
  个子高高的蒲冰梅志愿者还记得第一次组织在三亚市种植红树林的场景。当时,从海口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拉回来的红树林树苗装在卡车上,海南高温,树苗会不会被热死?第二天种植会有什么问题?怀着忐忑的心情,蒲冰梅和另一位志愿者何星桥不时往车厢里喷水,他们守护在卡车旁,彻夜未眠。
  “您好!”和我电话连线的那头是名叫王胜林的工程师,此时他人在青岛做销售。他曾在2012-2016年就读广东海洋大学,是同期广东海洋大学蓝丝带海洋保护志愿者服务社会长。王胜林和同学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后,深度切入红树林保护行动。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做红树林的巡护和调查。当年,他们通过微博公众号,做红树林保护的宣传工作。组织同学利用假期,自费去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中心湿地进行考察和巡护。他们调查红树林中的生态环境结构,调查栖息在红树林中的鸟类、鱼类,调查有多少种伴生物种在这片红树林湿地中繁衍生息……
  心系红树林
  许多志愿者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红树林保护事业。
  三亚市铁炉港是海南红树林比较集中的保护区,这里长有上百年树龄的红树林。海南的红树林也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前来研究科考。岳书奎教授曾任东北林业大学防治组主任,也曾是志愿者,他老人家生前最关注的就是中国的红树林防护,曾多次自费来海南考察红树林,给大学生志愿者讲红树林知识,教志愿者辨识红树林树种。他还出版有关红树林的专著,建议三亚市在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建立一个中国红树林博物馆。
  清秀的周一星是浙江绍兴人,她从三亚学院毕业5年多了,仍念念不忘当年她作为志愿者参加种植的红树林。她特意委托仍在蓝丝带工作的校友张菁华,代她去看看曾种植的红树林,拍照发给她。
  在三亚铁炉港做湿地开发的陈两安决定放弃原先开发鱼塘的想法,转而在原有湿地种植起了红树林,从红树林砍伐者,变成了保护红树林的志愿者……
  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再到企业、社会团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红树林保护行动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守护并建设“海上森林”。
  链接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特有的森林群落,也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1980年至2000年之间,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了35%,大约70种红树林物种有11 种面临灭绝。
  自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严格保护天然红树林和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成功遏制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并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