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8年工作回望

2019-01-25 16:1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记者刘乐)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认真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全局,部署和推动慈善募捐和项目实施,完善内部建设,提升队伍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儿基会总收入4.31亿元,公益支出3.53亿元,惠及儿童超过280万人次,在服务儿童、服务社会、服务大局中作出新的努力和担当。

  坚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

  党的十九大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一个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整体脱贫,是中国人民的福祉,更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

  根据党的十九大规划的“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中国儿基会发挥项目结构优势,持续以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为着力点,各扶贫类慈善项目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收到了令人鼓舞的规模效应。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中国儿基会的健康扶贫项目继续全面发力推进。针对贫困地区“儿科医生荒”问题,实施了“儿科医师培训”项目,组织北京等地优秀医疗专家,对200个贫困区县的2619名儿科医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儿科医生资源匮乏、专业能力低等问题。

  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国儿基会的扶贫类慈善项目以对家庭生活状况威胁大的重症、大病、慢性病患儿为重点救助对象,对682名患有白血病、听障、视障等大病患儿进行救助,为云南7个贫困县的292525名儿童提供给付型重大疾病和报销型住院医疗费用保障,资助了120个血友病儿童家庭参加夏令营,为46130名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与健康教育。如果说健康扶贫着眼于当下,教育扶贫则着眼于长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1989年发起实施的“春蕾计划”,在近30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包容力和拓展力强、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教育公益项目。2018年,“春蕾计划”继续发挥“公益孵化器”和核心项目的凝聚带动作用,春蕾助学扶贫的善款来源、实施方式、帮扶地区、资助对象呈现多元化态势,综合效果更加显著。全年,中国儿基会(不含各级妇联组织数据)资助3万多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连片特困区及革命老区各学龄段春蕾女童、贫困儿童的学习生活费用,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援建12所“春蕾学校”;同时,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放“HELLO 小孩”爱心套餐43842套,为4.1万名贫困地区学生发放春蕾健康成长包、爱心书箱和安全书包等。

  这一年,中国儿基会以组织教学培训、发放生活基本补贴等形式对1113名贫困地区教师及支教教师进行资助,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年组织了6期研学夏令营,321名来自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及带队教师,在夏令营中体验最新科技成果,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自信和励志情怀。

  慈善扶贫是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力量,慈善扶贫鲜明的靶向特征是本性使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中国儿基会将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不断丰富项目内涵,完善项目构成,提高实施精准度,为中国减贫脱贫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完善和拓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平台

  中国二元户籍制度和加速城市化的冲突衍生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是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期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屡屡发生的“留守儿童事件”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2014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儿基会发起实施“儿童快乐家园”公益项目,探索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贫困地区建立留守儿童服务关爱体系的有效模式。

  经过5年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投入1.065亿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1065个“儿童快乐家园”,为百余万儿童和家庭提供关爱服务。

  2018年,“儿童快乐家园”继续推进,在全国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捐建了191个“儿童快乐家园”,直接受益留守儿童约10万人。

  今天,“儿童快乐家园”已经成为全面服务于留守儿童精神成长和生活关爱的公益平台。

  标准化的硬件配置。根据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成长发展需求,“儿童快乐家园”统一配置电脑、书柜桌椅、图书、文体用品和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益智益体玩具等,共60多种500多件。当地妇联协调村镇、社区,因地制宜提供活动场地。

  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由当地妇联牵头,动员和征集“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一对一地陪伴照顾留守儿童,组织爱心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托管、心理咨询、安全知识培训等关爱服务。

  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儿童快乐家园”是留守儿童课外学习、娱乐的心灵驿站,也是他们与打工父母沟通联系的情感平台。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的生活指导和心理交流、集体游戏、与父母现场视频,这些活动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于预防留守儿童侵害事件的发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儿童快乐家园”汇聚各方力量,给政府、妇联组织、慈善机构、捐赠方、志愿者团队和爱心人士提供了奉献爱心的空间,使他们能各展所长,协力推动这项社会急需的公益活动,真正发挥了凝心聚力的公益平台作用。2018年“儿童快乐家园”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项目和2018年度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项目”。

  2018年持续推进的“小候鸟图书角”与“儿童快乐家园”异曲同工,公益目标都是服务留守儿童。一年中,在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区捐建了601个图书角和601个蓝牙音箱,为两年来建成的1600个左右的图书角提供136984册图书。“小候鸟读书角”通过有指导的主题阅读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开拓视野,启迪心智,培育品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部分“小候鸟读书角”设在当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学校,另一部分设在“儿童快乐家园”,实现了二者间的资源共享和功能叠加。

  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中持续存在,留守儿童服务关爱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中国儿基会将继续完善和拓展“儿童快乐家园”、“小候鸟读书角”的公益平台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公益服务。

  为儿童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随着贫困发生率的逐年降低,中国儿童慈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结构。除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的公益扶贫外,营造良好生态,服务于儿童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慈善机构必须承担的公益使命。

  自从2005年与恒源祥联手发起“恒爱行动”至今,中国儿基会发展类儿童慈善项目覆盖了儿童教育、成长环境、母婴健康、儿童安全等各个领域,已构成较完整的关爱体系。

  亲子类项目以培育良好家风为目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阅成长计划”等亲子共读类项目通过捐建亲子图书馆、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及亲子原创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履行好家庭“第一课堂”的责任。实践证明,亲子阅读是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童真也有助于家长抵御来自社会的各种污染。

  “恒爱行动”升级为“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之后,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的救助行动演进为新疆少数民族家庭与内地家庭的亲情互动。除了家庭间的爱心传递,这项活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民族间的了解与信任。2018年,中国儿基会动员60000多个内地爱心家庭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及其他地区孤困儿童编织爱心衣物68066件。

  成长陪护类项目着眼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和保护。2018年,“少年公益学院”、“护航计划”和“千苗计划”等项目协调推进。“少年公益学院”用现场教学培育儿童的责任意识和公益情怀;“护航计划”面向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帮助他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立志奋发学习、报效国家;“千苗计划”立足于选拔和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母婴健康类项目致力于婴幼儿的健康呵护。“幸福万家·母婴1000天健康行动”向孕期、育期、哺乳期的母亲传授孕儿、育儿科学知识,推动提高中国家庭的生育质量。2018年,为新婚育龄家庭和婴幼儿家庭举行了274场科学孕育养育方面的家庭教育课堂及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50场“我是健康小天使”儿童健康家庭教育家长大课堂,编制发放《我是健康小天使》宣传画册51.5万册。

  儿童安全教育类项目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帮助。现代生活节奏快,环境复杂多变。为防止儿童在交通事故、食品事故、溺水和火灾等突发事件中遭受意外伤害,2018年,中国儿基会继续推进“儿童安全教育工程”和“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儿童安全教育工程”在四川、 黑龙江、云南等5个省捐建安全体验教室6间、安康图书馆27个、安全体验中心1所,举办百校行活动16场,通过“情景+体验”教学模式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技能。

  “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将受益人群拓展至0-3岁儿童及其家庭,在12个城市组织食品安全移动体验营40场、婴幼儿食品安全体验乐园50场、城市交流会10场,发放食品安全主题漫画书及科普《宝典》70000余册、家庭亲子动手学习盒4500个,以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儿童和家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党建引领,培育先进慈善文化

  习近平同志对儿童工作的重要系列论述,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儿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以及扶贫开发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根本遵循。

  好风自是神明力,帆正全凭造化功。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儿基会在全国妇联党组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党建为引领培育先进慈善文化,坚持公益性和公信力原则,不断夯实各项工作的政治基础。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员工是思想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一年,中国儿基会坚持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的制度保证,通过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和主题党课,部署重要工作、开展党内民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职责观念;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作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通过推选身边榜样培育向上向善的工作风气,教育引导党员、青年把“四个意识”体现到工作岗位中、把本职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2018年,在筹款压力较大、资助服务精细度要求高、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难度大的压力下,中国儿基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青年和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近3年来,为了确保机构和项目的公益性、公信力,中国儿基会不懈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约束目标的合法依规审查体系,全面运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对行政决策和全部慈善项目收、管、支、结全过程的在线管理,对项目资金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查询、监控、分析,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

  人是项目实施主体,项目的合法依规审查也要靠人去执行。2018年,中国儿基会新制定和完善了理事会工作规则、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选人用人工作制度、资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办法等17项制度,并着手梳理现行管理制度,编制制度汇编印发给每位员工,用制度标示规矩、约束行为、压实责任。在建立审查系统和完善配套制度的同时,反复深入进行制度宣贯,使员工不但熟悉制度规范,更能理解制度所蕴含的价值导向,从而把被动执行变为主动遵守,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内化为表达机构特质的慈善文化。

  2018年,中国儿基会在品牌传播工作方面亮点频出,为弘扬慈善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儿基会首次登陆英超,场边LED广告屏滚动播放儿基会中英文LOGO,向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着中国公益好声音。儿基会儿童公益宣传高铁列车——“爱的专列”在上海首发,利用高铁这一新兴媒介向公众展示儿基会重点品牌项目。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央视体育频道豪门盛宴播报体育公益彩票金支持项目“儿童快乐家园”项目实施成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音乐之声持续4个月每天滚动播出“我要上学1200助学行动”。上海地标外滩之窗、上海环球港双子塔、核心商圈标志性建筑近铁城市广场楼体,播放“春蕾计划·宝贝你1200助学行动”公益广告。汶川地震十周年“安康家园”公益项目,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对这一活动给予重点深度报道,其中仅新媒体(不含传统媒体)曝光总量超5000万人次。 “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主题歌《洗手歌》,在平台点击量近7000万次。微博微信粉丝超过27.8万,其中官方微博,博文年度转发量903.2万次,阅读量4522万次,话题词阅读量新增1.3亿次,为传播现代慈善精神,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作出了积极努力。

  中国儿基会2018年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界面2018中国最透明慈善公益基金会排行榜名列前茅。在“2018中国慈善信用榜”中,中国儿基会荣登“公办筹款型慈善机构”TOP30榜首;在中国基金会评价榜暨第三届金桔奖榜中,中国儿基会位列基金会评价榜综合排名第一;基金会中心网透明指数获评100分,并列第一名。

  走过2018年,我们向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又迈进了重要一步;2019年,我们将庆祝共和国七十华诞。儿童贫困发生率是中国消除贫困事业的晴雨表,中国儿基会深知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将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为消除贫困、发展中国儿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 张书珩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8年工作回望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认真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全局,部署和推动慈善募捐和项目实施,完善内部建设,提升队伍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