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平台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新机遇

2017-09-23 11:56: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沈洋 李天启

  做燃料的油竹、粗加工的毛竹、闲置的场地、麻将桌上的闲劳力——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元素,被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用音乐的思维巧妙组合起来,建起一个新兴产业。

  在江西省奉新县仰山乡,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曾经的“北漂”张荣相返乡创业,生产和销售竹制乐器,不仅让当地的毛竹附加值提高了10倍,更为赋闲在家的中老年农民提供就业。

  张荣相出生于1975年,20岁时离开家乡。在北京销售过节水设备,卖过太阳能路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乐器行业,盘下一家吉他迷网站,在线销售吉他。

  仰山乡地处山区,山清水秀,毛竹资源丰富,制作成本低,是竹制乐器的理想产地。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商平台触角深入农村,张荣相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遇。

  5年前,带着“北漂”打拼多年的积蓄,张荣相回到仰山,生产竹笛、竹板等乐器,很快打开了销路。

  今年,他又利用乡亲们闲置的房屋建了一个占地2800平方米的养生音乐馆,内设乐器展厅、演奏厅以及休闲养生服务区。他的目标是把仰山打造成“音乐小镇”,成为都市人的候鸟式生活区和休闲式办公区,帮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随着“淘宝村”“邮乐购”“供销E家”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像张荣相一样返乡创业。这些从城市带回见识、技术、资金的农民工,正悄然地改变着农村的经济版图。

  在井冈山脚下,谢玉龙兄弟创办了摇篮生态有限公司,养殖山鸡和梅花鹿。通过电商渠道,公司的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手机,动动指头就完成销售。

  “最多的时候存栏山鸡2.5万羽,目前还有1万多羽。”谢玉龙的山鸡养殖规模位居江西省前列,“要不是电商开拓市场,养殖规模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

  创业成功的谢玉龙,不忘回报家乡,他吸纳了井冈山市新城镇65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保证红卡贫困户每年不少于2000元的分红,还为10名贫困人口解决了长期就业。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的腌菜工艺传承了千年,当地的农民从来没想到腌菜还能做成文化产品,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袁祥云却做成了。

  2016年,在大城市闯荡了15年之后,袁祥云回到家乡三江镇后万村,同样是加工腌菜,但理念与其他村民已经完全不一样。

  以“保护、传承千年腌菜文化”为使命,袁祥云的公司成立科研中心,聘请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专家研究蔬菜的微生物保存技术,制定腌菜制作技术标准。

  在经营上,袁祥云突出产品的“文化”特性,在产品包装礼盒上开辟专门区域,用于介绍家乡和传统腌菜技艺。

  目前,袁祥云正向有关部门申报腌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他还租下一栋古宅,准备建一座腌菜博物馆,既陈列腌菜产品,也展示宣传家乡的采茶戏、女红、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农村电商运营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中国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为例,过去五年,这一省份已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总产值719.6亿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还将持续。(完)

  

  

编辑: 王启慧
关键词: 返乡;1975年;南昌县三江镇;中央一号文件;创业创新

新平台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新机遇

题:新平台为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新机遇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的腌菜工艺传承了千年,当地的农民从来没想到腌菜还能做成文化产品,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袁祥云却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