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机化导报)联合主办的《扶贫攻坚·农机答卷——农机行业优秀扶贫案例》征集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为完全公益属性,不收费、不接受赞助。活动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产教融合·农机化精准扶贫活动”已成功入选《扶贫攻坚·农机答卷——农机行业优秀扶贫案例》。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做客央广网,接受央广网独家专访,分享了“产教融合·农机化精准扶贫活动”的具体情况和主要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关注我们的节目。我是主持人邢阿进奇,今天作客我们央广网的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杨敏丽。杨主任,您好!

  嘉宾杨敏丽:主持人您好!网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杨敏丽,非常荣幸作客央广网。

  主持人:杨主任,我了解到“产教融合·农机化精准扶贫活动”是在2017年由您来发起的,请您介绍一下大概情况吧。

  嘉宾杨敏丽: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农机化精准扶贫活动”。主要是给那些农业、农机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赠送上海三久NP-60H立式烘干机和SKS-480G卧式烘干机,共28台,价值265万元(含运费和安装费)。综合考虑对烘干机需求的紧迫性、烘干机的区域适应性、受赠对象对烘干机的认识与文化素质、受赠对象在当地的带动性与影响力,以及烘干作物种类等相关因素,最终确定了26家受赠对象。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初衷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嘉宾杨敏丽: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具有非常强的人才、科技、平台资源优势,联合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农机产品,抓住农产品产后处理这个关键环节,可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和附加值,促进整体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装备的投入,为减少贫困人口、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做贡献。

  

  主持人:在开展赠机过程中,农大是如何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强化产教融合?

  嘉宾杨敏丽:中国农业大学具有很强的科研团队,不仅进行科研攻关,也非常了解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实际生产需求和市场状况,同时与地方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生产企业都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安排专人一直跟踪所有烘干机的使用情况,采取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现场培训、技术指导、机器维护等方式,指导受赠对象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赠机企业的区域服务中心保持定期进行机器维护保养,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与运行。经过培训与指导,部分受赠对象在开展田间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在小麦、稻谷、玉米、油菜籽、油茶、辣椒、木耳、核桃、中药材等农产品采用烘干机产后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如大米加工,注册品牌,提高稻谷产业附加值,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主持人:实施这项工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项目实施主体和参与人员如何克服相关困难的,幕后有些什么故事?

  嘉宾杨敏丽:首先,受赠对象对烘干机使用的认识问题。有一部分农户认为,使用烘干机是有一定成本的,传统的粮食收获后晾晒的方式不计算自身人工费用,即在马路上、屋顶上、房前屋后等空地上晾晒,不需用电、耗油;而烘干机烘干需要耗油、用电、人工等费用开支。但实际上,自然晾晒碎米率高达10%左右,高质量烘干机碎米率仅为0.5%左右;大规模晾晒的人工成本大约0.2-0.3元/斤,远高于烘干机作业0.05-0.1元/斤的成本;烘干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会有更好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南方稻谷收获季节常常下雨,如果不能及时烘干,稻谷将产生霉变,导致发生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造成粮食损失。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去与农民交流,逐渐让农民认识到烘干机的好处。

  其次,烘干粮食与晾晒粮食售价几乎没有区别,仍然是对烘干机功能的认识问题。目前市场上确实还未完全做到优质优价,但实际上烘干机减损10%、降低作业成本0.15-0.2元/斤,已经实现了节本增效。

  主持人:杨主任举个例子呢?

  嘉宾杨敏丽:比如,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说:“我们加工的大米品质好,但是为了照顾买主,也没有怎么提价,零售3-3.5元/斤,而且都是他们自己过来拉,其他周边的种粮大户加工的大米也就2.5-3元/斤,不仅便宜0.5元/斤,还要给客户运过去。即便跟大家一个价,我们加工的大米因为品质更好,也更容易取得顾客的青睐。”实际上袁军的有机大米每斤卖到10元以上。袁军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得益于烘干环节。对于认识还不到位的农民,我们还要尽量去与他们交流、引导,以实际事例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先进的理念。

  第三,受赠对象对烘干机技术的掌握问题和烘干机使用条件。先进的烘干机产品与技术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正确的使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且相同品牌的烘干机,如果掌握的技术不一样,使用情况不同,油耗及相关成本也不一样,烘出来的粮食品质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培训和技术指导必不可少。对于处于丘陵山区的受赠对象来说,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最高的也就是高中毕业。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服务中心上门指导,我们也根据情况举办一些培训班,请他们免费到培训班学习,为他们大开眼界、更好地接纳新技术、新知识创造条件。

  我们赠送给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中岗村的烘干机,第一年就没用上,因为山上没有电。我们赠送给四川省阆中市家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机,因为用地问题没有解决,直到今年6月17日才安装使用上。

  主持人:杨主任,受赠对象是不是大部分都在丘陵地区?

  嘉宾杨敏丽:是的。我们的受赠对象普遍都在偏远的丘陵山区,有些地方不通火车,交通极其不便。团队调研、服务中心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都面临一定的困难。2018年2月1日我和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及服务中心人员前往湖南湘西州龙山县,北京出发乘高铁到达怀化,因为龙山县至今没有通火车,只能转汽车前往。又赶上刚下完雪,路不好走。司机一直小心翼翼,用最佳的节油速度前行,7个多小时才赶到龙山。

  多次前往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的经历非常令人难忘。红池坝镇非常偏僻,山高路远,而且路况险峻,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随时有可能山上的落石掉下来。从重庆出发驾车需要7个多小时(从万州出发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镇上,如果遇上雨天,路上时间就更长了,而且极具危险性。但是,就是到达了红池坝镇,要想进到铁岭村和中岗村还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夜间行车更不安全,道路条件更差。

  主持人:赠送农机之余,还要做好相关设备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对受赠对象的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呢?他们是如何评价捐赠机械的,对农大开展这项工作有何评价?

  嘉宾杨敏丽:目前看,效益还是很显著的,绝大多数受赠对象非常满意,但也有个别使用不当,非常简单地认为油耗高、成本高的用户,存在不同看法。但我们认为关键还是在他本人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截止2020年9月底),捐赠烘干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1)烘干粮食总数(稻谷、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占比97%以上)约5000吨,节本增效(减损和降低作业成本)累计450万元;其中大约40%左右加工成大米,比干谷增效近240万元,粮食烘干带动产业增效共计约690万元。

  (2)烘干油菜籽、油茶、辣椒、木耳、中药材等共计约140吨,烘干经济作物带动产业增值约200万元(其中辣椒30万元、中药材135万元、木耳10万元、油茶8万元、山茶油加工增值约16万元、油菜籽4万元)。

  (3)以上两项,赠机扶贫点节本增效为产业带来收益总计达890万元。

  (4)帮扶贫困户约计2000户次,帮扶贫困人数3500人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累计为贫困户增收240万元。

  (5)培训基层农机人员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近3000千人次;形成以机械化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可复制可推广的丘陵山区产业发展模式,并已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

  受赠对象都表示,烘干机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非常肯定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这个活动。

  主持人:您可以具体说说吗?

  嘉宾杨敏丽:比如,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在2017年之前,袁军也和周边大多数农户一样,以前也是收获的稻谷采取晾晒的方式。但稻谷品质受天气影响很大,无法有效控制稻谷晾晒的水分。太阳大,阳光充足的日子,稻谷可能晾晒过干,加工成的大米碎米多;遇到连绵的阴天或者是雨天,稻谷一时半会不能干透,费时又费工,增加了加工成本;甚至于容易出现不能及时烘干导致稻谷霉变产生黄曲霉素,造成损失。他认为,2017年中国农大搞的扶贫活动,赠送给他这台烘干机,帮他解决了烦恼。他认为这台烘干机烘干稻谷效率高,每天能够烘稻谷10吨左右,10余天时间就能把他收获的稻谷全部烘干,而且由于是低温烘干,烘干稻谷品质好,加工的大米碎米很低,极大地节省了一笔损耗;另外,烘干机作业成本也很低,烘干总成本约为0.03元/斤,其中燃油成本约0.02元/斤,雇工成本约为0.01元/斤,相比晾晒耗费大量人工这又节省了一大笔成本。

  袁军说,这低温烘干机能减少近10%的损耗,每一吨稻谷可以增加近500元的收益,按照他的稻谷总产140吨计算,那就是增加近7万元收益。

  近几年,周边农户听说袁军有这样一台神奇的宝贝机器,纷纷将收获的稻谷运过来烘干。袁军按照200元/吨的价格收取代烘干费用,对于贫困户,则优惠至120元/吨。去年一年,他为农户代烘干水稻稻谷近400吨。袁军利用烘干机不仅从代农户烘干中获益,而且代烘干的400吨稻谷由于碎米率降低也减少损耗,为农户增加近20万的收益。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产后处理机械化对于丘陵山区产业兴旺、促进落后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主持人:今后,农大作为高水平农业特色院校,在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还将做哪些工作,有哪些考虑?

  嘉宾杨敏丽:中国农大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为脱贫地区、落后地区发展产业、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一是继续跟踪受赠对象烘干机使用,也包括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给与力所能力的帮助。还会安排研究生到捐赠点上做深入调查,并帮助合作社做好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

  二是将目前已经形成的以机械化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可复制可推广的丘陵山区产业发展模式,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

  三是创造条件为这些丘陵山区里的农户们有更多增长见识和学习的机会。如举办培训班,邀请他们免费参加;为他们与发达地区的合作社理事长结对子牵线搭桥;创造一些参观学习的机会,等等。

  四是今后不限于烘干环节,会在其他环节上、其他作物生产方面,以及总体谋划方面做工作。比如,已经联系好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赠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给澜沧县,为澜沧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助力,预计在今年11月份实施。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主任今天做客我们节目,为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分享,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见。